为什么中国的网页设计那么烂?
Nick Johnson,一个有12年经验的Web设计师在它的blog里写下了“Why is Chinese Web Design So Bad”,新浪,人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榜上有名。其中的观点相当的好,希望所有的中国人都读一下。我不全文翻译了,只是给大家看一些摘要。(保证不会像《环球时报》一样)
——————————
作者2005年的夏天来到中国,他说,他注意到了中国那复杂的文化和西方的有多么的不同。比如,语言,身体特征,政府的执政理念,等等,但是,有一些地方确是差别很少的,比如:幽默的sense,还有对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兴趣。很快,因为职业,他发现在中国的网站设计上完全没有引吸到他。于是他开始让身边的中国朋友尽可能多的给他推荐中国的网站,他觉得这个可以对他学习Web Design有帮助。
当他在评论起新浪,人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时候,他说,百度和其它的不同,因为百度悍然地公开抄袭Google的Web Design(blatantly copied their design from Google),而人人则是很明显地抄袭facebook(clearly copied their design from Facebook)。而其它的多数的中国网站看上去有很多很多滑稽可笑的文本,一些网站在滥用图片,一些网站图片又不够。他感到很困扰,这样的网站都能被接受?这么多的东西,网民怎么可能看得过来啊?中国人怎么可能容忍这些。(注:他不知道我们中国人能承受的比这更多)
他说,更夸张的是,中国的网站上会有很多的动画,弹窗,幻灯片,感觉中国的设计师不是在设计,是在实践,还是实践那些很坏的设计理念,而些东西都是西方的设计师努力努力避免的。作者感到回到了1995年。
作者说,作为一个傲慢自大的西方人,他的第一反应是——“哦,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简单来说,还不能赶上我们”,当然,这有可能,因为Web Design和艺术表现也有个发展过程的,当前的中国也许正处于“结构设计”时期。作者个人认为的另一个可能是,中国的Web设计者们培养环境的问题——中国的教育培养是说教和影响的方式,而不是持续的自然的艺术的进化。艺术进化的根是文化培养,但是更应该是自然的,自由地进化。
作者在说他为什么这么认为的原因时,提到了他花了些时间去了下中国的大学看看这些大学在教什么。他发现,中国的学生只是去记忆东西而不是真正的理解。他们从来不花时间去思考,而只是贪婪地去获取更多的信息。这和西方的教育完全的不同。(注:在这种教育体系下产生了像人人同抄袭和像新浪一样的满是信息的网页)作者继续说,在西方,他们一般用的都是“启发式”的东西,需要给人一种“啊,这样啊”的瞬间,这叫交互。而中国则不是,他们是先展示数据。中国的网站基本上是数据查询网站,就像把把信息注入到大脑中一样,没有过多的交互。
另一个中国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真是很不直接,不像美国,在中国如果有人一针见血的表达观点是很不舒服的事。和中国人谈话需要拐很多弯。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说,模糊的表达才是让人很不舒服的。但是中国人都很接受这样的沟通方式。这也是中国网页设计成这个样子的一个原因。
——————————————
我觉得作者的话说的很中肯。然而,作者的这篇博文后面很多回复,你都可以去看看。那些回复中,我看到的是那些“不服输”的中国人(这是不是我们从小那种“争第一”的教育培养出来人呢?)。
看完以后,我觉得让我思考的已经不是网页设计了,而是我们的教育和文化。
你呢?是在反思呢,还是准备去作者的 blog上debate呢?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酷 壳 – CoolShell ,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为什么中国的网页设计那么烂?》的相关评论
深有感触,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无法让我们的灵性发挥到极致,也许都达不到优质的水准。
不管是网页的设计或者制作,从一开始的出发点就不是很正确;很少有人说是真正的感兴趣,连一个正确的出发点都没有,哪里还有什么灵感,与创作;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为了不知道什么而活着,干着不知道是什么的设计;悲哀!
简单一句话来概括,现在的中国人就是太浮躁和投机取巧了,才做出这样的网站和这样的互联网行业!!!其中有多少是教育和文化所引起的,值得深思啊!
看到标题我就想发言了 ,中国的网页真实太TMD难看了
现在的中国互联网只想着怎么去挣钱,争用户,争流量,争着投广告
糙快猛没什么不好。网页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能达到目的就可以了。追求技术和效果上的精致是多出闲工夫之后的事情。
俄。。为什么不说是国内外审美不同的问题
我是经常上外国网站的,毕竟在国外,我很喜欢欧美网站的那种清新爽朗的感觉,很不喜欢国内网站非要搞的到处都是图片和文字的那种好大喜功的感觉。
我也想过原因,我觉得这和中国文化有关。我记得曾经雅虎中国把网页改的很简单过,就像雅虎美国本身那样,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又被改成现在这个样子,滚动条要拉半天才能到底,而且很多都是重复链接和内容。
这个事情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大部分网民不接受看上去没有几个字的网页,网民告诉网页设计人员,你可以没有什么内容,但是你的网页长度不能不够两个屏,我可以不点也不看你的某些链接,但你不可以不在首页展现出来。
我之前看到某著名的搞中国古典建筑美学研究的学者说,他认为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之一,或者说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建筑风格的精髓之一就是”结构外露”,把复杂的力学结构表现在外面。说这个是想从一个和网页毫不搭边的事情引申出一个结论,就是,华夏文化认可表面上看起来复杂的东西,至于里面的内容,暂时先不考虑。说到这,接文章中提到的两个词,信息与启发。我们华夏文化喜欢一眼就看到尽可能多的信息,刚才说的建筑也好,网页也好,都是如此。但是或许西方文化更喜欢表面简单而带来的诱惑,也就是所谓的启发。表面简单而内容不简单也许才会得到他们的承认,比如google就做到了极致。
深得我心呐,讨厌死中国那些门户了,因此基本上不看新闻,用Greader订阅看舒服多了。
为嘛我有头像?是博主的博客加了神码功能导致的?
几个漂亮网站的典型:Fedora的官网、ubuntu的官网、opera浏览器的官网。
以及酷壳的官网
抄袭,和只为利益不择手段的商业化。
中国的网页设计得看个人网站。这篇文章忽视了一点,那就是网页设计往往不是设计师决定的,而是不懂设计的人拍板的。当然,就算是个人网站和外国的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至于扯到教育就扯太远了。另外有人激动的争辩只不过是因为他习惯激动地提出反对意见罢了。每个人标准和审美观是不一样的,你觉得中肯的事情,别人可能觉得偏颇。因为认知不一样就扣帽子乃至上纲上线,我觉得并不妥当。
看到这里,我想说,我喜欢这个网站
在中国,真正的网页设计师太少了,都是一些搞平面的人,随便转过来做一做。
新浪等的网站确实有点眼花缭乱,那些更小的站点就更惨不忍睹了。
看到前面有人提到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古典建筑的“结构外露”,我有点困扰了,因为我看一些书和文章,都说中国古典建筑是尊从“中庸”思想的,也即是说不求外显而求内涵,中国古典建筑都是将精华放在最后面最里面的,最外面往往是一堵很质朴的墙,就算没有墙,还得弄个朴素的照壁来挡着,进去之后才有庭院深深的感觉。
说这些貌似也有点跑题,不过我的意思就是,现在这些网页设计成这样,肯定和中国古典文化不沾边,完全是把老祖宗的精华抛弃的一干二净了。
是啊,偶尔看一些英文网站,很吃惊他们的网站居然那么简洁,导航居然那么清晰明白。虽然我英文不咋样,但是看到国外的网站,一般也不会晕。
记得刚上雅虎英文网站的时候,感觉他们太没水平了,东西那么少,后来再仔细研究一下新浪,发现首页三分之二的都是广告。还有就是国外网站不喜欢交换友情链接,那对他们来说是作弊。另外他们的网速快,所以页面都在原窗口打开,看完后直接后退,而不是像我们在新窗口同时打开几个,看着哪个先打了了就先看哪个
看到 Coolshell 的 meta 是 IE=EmulateIE7 就知道这便是神马好网站了。。。还有包括国外的网站如新开 – 毕竟来自 ms – 的 so.cl 就是虽然图片都卡的要死要不就直接在墙外,但动态加载的过程一点也不会卡。。。 :) 这一点国内网站做不到啊。。。 :(
这句话很对
中国的学生只是去记忆东西而不是真正的理解。他们从来不花时间去思考,而只是贪婪地去获取更多的信息。
每次访问国内的门户网站就很抓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是通过朋友的推荐看到酷壳的,在上面看到了很多有趣和有意义的东西。 学与思的观点在很多篇文章里都有提到,真的觉得这是很多人欠缺的。
说实在的,不光是技术,做人,生活,职场很多地方都是。我们习惯性的接受很多信息,下意识的分辨“这个好”“这个不好”然后去选择接受或排斥。
但信息背后的思考却很少,理解很少……
人和人的差距,大概也在这里吧。
我也有这个毛病啊,贪婪地吸收更多信息,而不深入理解它们。
@匿名懦夫
但是中国式的糙猛快已经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并带来了工作效率的降低,收益的只有那些往腰包里揣钱的人
@homepagedo
+1
@homepagedo
+1
@riveramazon
。。。。。
@袁源
为什么不说是你比较喜欢一团糟式的网站设计。。。。
每次出现那个大屏广告时,我就很气愤,这已经二十一世纪了,竟然还存在上世纪的那种广告方式.
我真的很好奇真的有人去新浪的首页吗?
因为中国大部分网民素质都不高,网络对他们而已可能只是看视频,逛淘宝,聊qq,斗地主几个娱乐功能而已,其他免谈。因此在他们无聊上网打发时间的时候,你网页放的信息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越高兴。悲剧啊!
其实不是中国没好设计,是那些boss的原因,我的一个项目方案全被毙了,不是设计不够好,是他只想抄哪个……